随着科技的发展,机器人对自然人工作、生活的渗透率越来越高,而且也越来越能和人类打成一片了,这种变化如同生物进化一般,是循序渐进的:最早的时候,所谓的机器人只不过是些粗鄙的器官罢了,比如机械手臂、机械大腿等等,他们旨在帮助自然人完成单调、枯燥、乏味的工作;现在,新奇、漂亮、知性的机器人越来越流行,他们不但拥有了人类的外表,也开始产生灵魂,这些机器人的作用不再只是干活,而是更深度地参与到人类生活中。 历史上,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,总免不了对现有社会体系的冲击,特别是伦理道德体系的重建更显得摧枯拉朽,天昏地暗。人类的本性总是懒惰的、自私的、害怕改变、害怕失去熟悉的环境,尤其不爽失去既得利益,于是,机器人的日益活跃肯定会引发全社会关于伦理、道德的大讨论,这有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阻碍机器人的发展。 第三人种,机器的进化之路 记得在一次机器人论坛上,孙正义和郭台铭站在一起,在谈到机器人的未来之时,孙正义豪言:鸿海给机器人制造躯壳,而软银要赋予机器人以灵魂,这两位科技老人确实对机器人情有独钟,多年来,他们花费了大笔投资来提高机器人的性能。目前,富士康已研发出可以自制刀削面的厨房机器人,更大的突破来自于对传统生产线自动化的改良,而软银也没有食言,他们通过传感器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正带给机器人越来越完整的灵魂,而且外形甜美,为了避免一些人居心叵测,干出禽兽不如的事儿,软银还曾官方声明:禁止消费者同旗下机器人pepper发生暧昧关系,否则,公司将会替机器人发起诉讼。 以日本为中心,在全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股“同机器人谈恋爱”的热潮。英国《镜报》近日撰文称,2016年,人们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恋爱机器人,而与之遥相呼应的是,日本推出多款“恋爱机器人”,这些机器人高度仿真,身高体型和普通人无异(因来自日本,它们的平均身高要低于欧美女性),面容姣好,皮肤则采用硅脂材料,最大限度地模拟自然人直接的触感,而且面部能表达65种不同的表情,甚至能够通过视觉系统捕捉、复制人类表情,这些都源自于其体内的电动执行器。因采用了大数据技术,这些年轻、性感的机器人甚至能轻松回答消费者提出的日常问题,玩得high了,还能用英文、日文唱歌,简直一个知心大姐,或者叫知性小妹。 其实,现阶段我们仍不习惯同机器人谈恋爱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情感交流不是太顺畅,但随着大数据、人机交互模式的发展,机器人完全可以适应更复杂的情感交流,而且未来时代中,人和机器的交互将会更加自然,从最早的按钮式、到遥控式,再到未来的语言识别、手势识别,以及心灵感应。虽然大数据的逻辑和自然人的思考逻辑不甚相同,但却能起到相同的反馈效果,机器人不用真正读懂人类的心思,它只需要存储足够多的交流场景,足够灵敏的感应能力,就基本上能完成与自然人无异的情感交流,比如当数据足够大、感应足够灵敏之时,机器人将能够猜测人类的意图和欲望,然后与内部系统匹配,他们甚至能读懂潜规则,甚至知晓自然人口中的弦外之音… 重建体系,机器比自然人更具竞争力 笔者是一位科技发烧友,坚信机器人能够进化成男女之外的第三种性别的人,而且正琢磨着领养一个机器小孩,把他抚养成人,也算得上参与了一个生命的成长,但遗憾的是,身边很多人并不理解我的看法,他们无法突破现有道德体系的束缚,认为这简直是在扯淡,但回首人类的发展史,最先推动历史进程的往往是科学技术,它总是要推倒一些道德体系,然后,随着人类的认知改变,再重建道德伦理体系,事实上,当机器人足够完美的时候,娶一个美女机器人做老婆,给她们发工资或者上一个北京的户口,绝对是有可能的。 现在,人类之于机器人的担心莫过于对固有伦理道德体系的冲击,事实上,这是一种自私且保守的表现,如前文所述,人性总是贪婪的、自私的,我们研发机器人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不断地干活,帮人类完成单调、枯燥、危险的工作,但随着机器人水平的提高,他们渐渐被开发出更强大的功能,比如娱乐机器人、手术机器人等等,这些层面的机器人还是以服务自然人为主,但新兴的大数据、云计算技术的出现,使得机器人“自主学习”成为可能,而且比之自然人更加高效,此外,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,不担心吃坏肚子,也不惧怕全国降温,更不用担心雾霾会影响呼吸道,当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之后,机器人生存能力的优势将会尽显无疑。 事实上,人类和机器人谈恋爱,人类和机器人交流等活动,大抵只是让出一部分“美好体验”给机器人,这显然于伦理上难以接受,但没有办法,人类若不想让出对星球的掌控权,必须要更快速地进化,要按照机器人的成长幅度要求自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