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6年核事故后被毁坏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。来源:网络 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30周年的日子,发生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(Pripyat)的这场灾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核泄露事故。
照片的背景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年发生事故的4号机组入口。在前面可以看到一座纪念那场可怕灾难中幸存者的纪念碑 “虽然支持搬回的人说是安全的,但是核能的历史却是充斥着不少血淋淋的灾难事件,”关注社会责任医生协会(Physicians-for-Social-Responsibility)说,“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灾难便是其中之一,它是核事故潜在的灾难性后果中最可怕的事例之一。据估计有22万人因为这场灾难而流离失所,事故中产生的放射性尘降物摧毁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4440平方公里的农田和6820平方公里的森林。”
一座小村长内已经废弃的纪念碑。纪念在二战中遇难的苏联红军士兵 “我们自大傲慢地确信着,我们已经完全能够掌握这股被我们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力量,我们能够让自然的力量臣服于我们的意志,没有什么是我们所做不到的,”从1977年开始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直至爆炸那天的工程师Sergiy-Parashyn向《堪萨斯城星报》(The-Kansas-City-Star)回忆道,“当然,就是在那一天,我们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。”
图为乌克兰Pripyat市是隔离区内最大的城市。 “由于核事故中泄露的部分同位素在数万年后都还带有辐射性,因此对于当地的清理不仅仅是首批救援人员的事情,更是他们的后代、他们后代的后代的事情,”《时代》杂志的Eben-Harrell和James-Marson撰文道,“当被问及事故地何时才能再次变得适于居住时,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站长格兰莫特金(Ihor-Gramotkin)回答称‘至少两万年’。”
乌克兰访问者来到一所曾经是当年一所学校的地方,这里还残留着当年的防毒面具
Oleksandra-Lozbin是大约160名回到当地的居民之一,她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:“我丈夫一辈子都想回到他的故乡去。他回来的时候这里还是全封闭状态,不让人进。他穿过带刺的铁丝网才进来的。”2010年,Lozbin和她的丈夫回到了他们距离切尔诺贝利仅有7公里的家中。“我们想要保存切尔诺贝利的历史,我们希望人们能够回到这里生活,他们的子孙将能看到这里的生活面貌是怎样的...。”
事故发生时这里的人口已经超过5万人,但在事故发生之后的两天内这些人几乎全都被撤走了 访问者们走过一座废弃的雷达站。这座冷战时期的雷达站是用于搜索美国发射的核导弹的。 最近一项针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1000平方英里(约合2590平方公里)区域内的研究发现,即便当地环境仍处于高辐射水平,但是动物们却依旧在这里正常生活着。
|